简立峰自Google台湾退休后,投入新创产业。图/业者提供
随着Appier沛星科技、91APP两家新创今年陆续在资本市场上传捷报,也为台湾新创圈点火。长期观察与辅导新创的前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认为,台湾新创在选题时,应该要寻找「明后天的商机」,而不是聚焦在「今天的战争」,包括太空科技、电动车、健康医疗等产业,都仍然是相当有发展空间的领域。
同时他也建议,新创选题时,除了聚焦数位经济产业以外,更应该善用台湾硬体供应链的优势,朝软硬整合方向去思考。
研调机构CBInsights最新统计显示,随着经济復甦,全球崛起的独角兽新创超过700家,简立峰认为,在这些独角兽之中,「那些产业类别最少的,将会是明天的战争」,他举例,像现在很热门的数位服务十年前早就起步,走到今天已经白热化,创业若要选题,应该选择独角兽中那些类别最少的,将会是「明天的战争」,也是商机所在,例如太空科技、电动车、健康医疗等。
简立峰说,台湾的新创要寻找明天的商机,应朝软硬整合、数位经济两个方面去走。在过去行动装置兴起时,台湾错过软硬整合的机会,这时候更应善用台湾在硬体科技上的优势,加上软体或服务,开拓不同的商机。而在数位经济领域,简立峰则认为,年轻世代是网路原生世代,如果在这个领域没有来自台湾提供的服务,对年轻人将会是一大挫折。
简立峰自去年1月从Google台湾退休后,转而投入辅导新创产业,同时也与超过40家新创维持固定一对一的会议,他说,「亲自拜访这麽多家新创,我看到比较完整的问题是:我们是一个製造业的岛,不知道怎麽做(数位)服务业,每一家公司想的都是产品。」
他认为,以某种程度来说,台湾要做国际型的数位服务业确实不容易,台湾以製造业为基础,过去都以服务大客户为主要商业模式,缺乏服务全球几十亿人口的经验。此外,语言也是一大问题,除了台湾企业普遍没有能力去做英语系的服务以外,「我们虽然讲中文,但在中文市场却不是主流」,也是先天上的劣势。
不过,简立峰认为,儘管如此,已经看到台湾正在转型中,台湾这一波的数位经济新创,都开始慢慢有不错的成绩。而台湾新创圈要动起来,简立峰认为,台湾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成功案例。他以奥运做比喻,「其实我们跟上一届,只差了三面奖牌而已,但每一位选手夺牌的过程中的意志力被看到,对全国的信心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应用在新创圈上也是一样,简立峰说,有了更多的成功案例,才有点火效应,也才能让台湾的新创被国际资金看到。
新创正值良机 「台湾+1」策略抢市场
疫情为世界与产业带来极大改变,简立峰表示,后疫情时代,企业更应该知道数位转型的重要性,而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确实都需要跟区域经济学习。他建议,新创若要出海,可採「台湾+1」(台湾以外,再加一个市场)的策略。
另外,全球印钞,国际资本进入新局,许多资金、企业比过去更愿意投资新创,现在正是台湾新创最好的时机,应该更要积极的把握这段时间去抢资本、抢市场。
简立峰说,台湾地处中国、东南亚、东北亚的中间,位在22亿人口的中心点上,这是地理上的中心点,而用抽象的概念来说,台湾人的商业模式是透过中文学习,且时常接受来自中国市场讯息的刺激,但技术能力是用英文学习,这是抽象概念上的中心点,这一点,让台湾成为整个区域中相当特别的国家,也是台湾的优势之一。
至于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都应该跟不同的区域经济学习。简立峰举例,例如零售销售日本走得最前端,网路电商的话则应该跟美国效彷,行动则是中国,到社群电商的时代,则应该向东南亚看齐。
而许多人常常会认为台湾市场太小,但简立峰说,如果新创除了台湾以外可以成功再穿透一个市场,就再也不会感到国内市场太小的问题,建议「台湾+1」的概念,例如,若做的是B2B高阶服务业,则可直接以日本为目标,若是製造业,他则建议「台湾+越南」,因为越南人口多,製造业从中国外移,将以越南为重镇。
若是英语系的服务业,则可以到菲律宾,而若一家新创推出的服务是全新的,简立峰则建议直接前进东南亚,一是东南亚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二是可享有先进者优势。
而观察今年全球独角兽超过700家的情形,简立峰则表示,全球印钞,带动独角兽崛起,中美对抗一路从贸易打到金融、科技、资本领域,中美资金分流已成事实,对台湾来说「这是最好的时候」,鼓励台湾新创应该要把握这段时间去集资或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