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树专栏|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智慧医疗的突破机会 - imedtac Co., Ltd.

余金树专栏|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智慧医疗的突破机会

舒适度与家中一样的智慧病房。余金树提供

5G、AI、IoT、Robotics,每个名词后面都牵扯高深的技术与复杂产业发展,但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热门话题,医疗产业也不例外。最近有机会参与几个海内外新医院的前期规画,每位院长都要求以智能医院为最终目标,要求擘划未来5G、AI、IoT、Robotics将来在智慧医疗的应用情境,确保基础建设能预先规划,几年后开院能持续保持创新与特色的医疗照护。我非常佩服院长们对新科技专研的用心,却也对每家医院都要发展「自己的」AI影像判读软件、「自己的」AIoT平台、「自己的」机器人应用,感到产业发展过程的挑战。

 

智慧医疗为ICT找寻新蓝海

智慧医疗未来几年还会是持续延烧的热门话题,不但医疗机构积极拥抱,所有ICT大厂在消费性电子市场需求疲弱后,也都积极布局智慧医疗产业,希望能找到新蓝海出口。但在讲究标准、大量、复制、价格、用力赚钱的ICT产业,遇到强调个人、差异、价值、牺牲奉献的医疗照护,似乎有一道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横在眼前。一个偶像是郭台铭,另一个偶像是史怀哲,光谱的两个极端要合作共行,确实需要更多的互相了解与体谅。

到底智慧医疗是甚么?有哪些产业机会?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智慧医疗可以是前阵子很热门的基因检测、可以是最近很夯的细胞治疗、也可以是各种微创手术与创新的AI影像检测设备。我想从熟悉的ICT产业,描绘与分享我所看到可以贡献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并进而寻求产业出路。

 

智慧医疗核心:智慧医院、照护平台

整个完整的智慧医疗可以分成2个轴向,一个是以医院为核心主体的智能医院实体场域;另一个是以医院为核心辐射出去的区域医疗照护平台,包含医院转介专科诊所、慢病管理、以及居家医疗照护整合衔接长照2.0服务。

先谈谈最核心的智慧医院:一间智慧医院应该是精准的医院、智能的医院、绿能的医院、智动的医院、干净的医院,才能撑起整个区域医疗照护平台,并确保病患透过上下转诊的服务得到最好的连续性照护(continuity care)。

 

就诊流程虚实整合

零售产业推广的online/offline模式很适合用在病患到医院就诊流程的优化。人手1台智能型手机的时代,我们应该尽量把到院前与离院后的工作放到online来执行。到院前的预约挂号、诊间报到与检查的叫号通知、病理与影像报告、领药通知、缴费,都可以在online来提供服务,让病患在院中只做无法取代的医师问诊、各种大设备检查、住院治疗与手术。不但节省病患时间,提供实时照护,在院中的时间缩到最短也避免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当然也省下医院各种柜台人力与排队空间,整个就诊流程与空间规划都需要创新的设计。

 

电子纸与机器人应用

医院最核心的急、重、难症治疗,也是智能化的关键应用。可以利用电子纸取代传统纸张,除了将窗体无纸化省下护理人员处理的时间与存放纸本的空间,更具意义的是实时产生结构式数据,让病患的数据可以被分析与再利用,而不是仓库里依法令规定保存的纸本文件。此外,由于机器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如何利用机器人协助手术前干净器械的运送与手术后污物运送的重复性劳务工作,不但降低工作人员的负担,机器人精准作业且避免交叉感染的优点,更是一个标榜干净与智动医院的必备规画。

 

AI提升用药安全与医病关系

用药安全是医院另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申请JCI认证的评估重点。我们可以利用智慧药柜来协助提高用药安全与降低near miss数量。利用3D脸部辨识再加上AI影像药品辨识,层层把关用药安全,如果再加上药品运送机器人,特别是化疗药物或碘131病房等特殊治疗的场域。让科技来协助重复性劳力工作、感染风险与预防错误提醒的工作上,宝贵的医护资源应该用在和病患间有温度的互动,人机协同照护的时代已经来临。

 

5G+8K的智慧医疗

当我们把最核心的智慧医院完善之后,即将到来的5G、8K时代,就可以用几乎同步的影音沟通、大带宽与高清的临场画面,把远距医疗与在宅照护的罩门打开,整个区域内的基层诊所、长照机构、居家服务,都能串成一个完整的分级诊疗照护网,这是一个智慧城市之下,绝对可以实现智慧医疗的愿景。

 

智慧医院典范:员林基督教医院

刚刚获得医策会颁发智慧医院全机构标章的员林基督教医院,是目前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智慧医院典范。每年接待大陆上百个参访团,无私的分享智慧医院成果,中国大陆的医疗机构和业者也感受到这股趋势,进而全力的发展学习。最近更由中国大陆中央政府直接红头文件点名50家医院,政策支持发展智慧医院当成试点模范。

 

台湾与海外互动经验

我上周出差去上海,对某家三甲医院领导简报台湾智能医院的方案时,他们坦言很多都是学习台湾的经验,但听到台湾大部分医院还是诊间插卡报到与柜台现金缴费有点讶异,「我们预约挂号、缴费、看报告,早就在微信平台上,全都搞定了!」院长有点骄傲地点评。

医疗大概是台湾少数还保有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但我看到巨大的追赶压力从后面铺天盖地而来。但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原本兼职创业的临床医师,勇敢的辞掉医师工作,专心在医疗产业背水一战,甚至遇过刚从台大医学系毕业的年轻人,连临床训练都放弃直接投入新创领域,他说,「我无法再等10年。」这是我看到台湾的机会。

 

与时俱进的政策

前一阵子为了医院窗体无纸化请教卫福部医药司司长石崇良,石司长很果决地答应推动,把几十年前制定有关「以书面为之」的条文都拿掉,协助搬开创新路上的绊脚石。医疗和ICT都是台湾2个世界级领先且值得骄傲的领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后卡住的肯定不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ICT业者的努力,也不会是决心发展智慧医疗的院长们和医生创业家,很可能是我们自己法规的限制和缺乏商业模式的创新。赶快启动还来得及,但已经不能用跑的,要用冲的,我们一起冲刺吧!

 

来源:【余金树专栏】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智慧医疗的突破机会

Scroll to Top